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科学立法 教学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内涵; 2.理解科学立法的原则; 3.理解怎样坚持科学立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科学精神: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立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在科学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成长。 4、公共参与: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科学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的标准;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教学难点】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是两部2025年很受大家关注的两部法律。最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于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 那么,那么,这两部法律在修订工作上有哪些亮点呢? 总议题:如何通过科学立法守文明根脉育民族希望 ? 议题1:什么是科学立法 ?———从《文物保护法》修订中体会 议题2:怎样推进科学立法?———从如何更科学地推进《学前教育法》修订过程和内容中分析 第一幕:科学立法的内涵 议题一::什么是科学立法 ?———从《文物保护法》修订中体会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并阅读材料 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和修正。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文化价值独特性等特点,如在内容上明确对不同类型文物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文物保护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加快、科技手段发展等。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在内容上适应时代需求,增加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等相关规定。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更加明确了政府、社会、个人等在文物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行为,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修改以宪法此为依据,在保持文物保护基本框架制度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使文物保护法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各部分之间逻辑更加严密,修改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先调查、后建设”,广开言路,专家论证。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文物保护保障法》的修改中分析我国在立法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科学立法的内涵 1、为什么科学立法?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2 、什么是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3、科学立法的标准 (1)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立法方向: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 (2)要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立法实效:要立良善之法 (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立法的方法:立法过程要科学化 4、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突破提升:立法机关不等于有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