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068

第18课 井冈翠竹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1531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8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井冈翠竹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字音字形 深坳( ào ) 梭镖(biāo ) 砍伐( fá )修长 摇撼(hàn ) 殷切( yīn )功勋( xūn ) 魂飞魄散( pò ) 郁郁苍苍 重重叠叠 绞尽脑汁( jiǎo ) 悬岩绝壁 幽谷荒滩硝盐( xiāo ) 坚韧( rèn ) 稠密( chóu )陡峭( qiào ) 凯歌( kǎi ) 鬼哭狼嗥( háo )意气风发 血雨腥风( xuè )( xīnɡ )漫山遍野 成年累月(lěi ) 多音字 累 ①成年累月(lěi ) ② 劳累(lèi) ③硕果累累 (léi)散 ①魂飞魄散(sàn) ②散文(sǎn)重 ①重重叠叠(chónɡ) ②重要(zhònɡ)担 ①扁担(dān) ②重担(dàn) 2.理解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郁郁苍苍 ) (2)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亭亭玉立 ) (3)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鬼哭狼嗥 也作“鬼哭狼嚎”。 ) (4)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意气风发 ) (5)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血雨腥风 ) (6)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一望无际 ) (7)形容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心机。( 绞尽脑汁 ) ◎作者简介 袁鹰(1924年—2023年),原名田钟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儿童文学《春雨》《袁鹰儿童诗选》等。 ◎背景链接 本文是作者于1960年10月第一次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 当时,我国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访问井冈山,看到当地人民改造山河的艰苦创业,想到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英雄伟绩,感受到了井冈山的精神和井冈山人的性格———在任何逆境中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不畏风雨、不避强暴、巍然挺立的坚强性格,受到深刻教育和强烈感染。他从众多给自己留下难忘印象的井冈山景物中,选中毛竹作为写作对象,创作了《青山翠竹》。原文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更名为《井冈翠竹》。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总写井冈山毛竹茂密繁盛和修直挺拔的姿态,赞颂它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部分(5—12):展开丰富的联想,具体写出井冈毛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巨大贡献及其顽强的生命力,歌颂井冈山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三部分(13):篇末点题,赞美井冈山毛竹的精神,赞扬井冈山人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革命精神。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作者围绕井冈翠竹展开了哪些联想,完成下面填空。 [参考答案]①革命前辈挑革命重担到北京 ②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的品格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了解托物言志。 找出文章中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井冈翠竹的什么特征。作者描写这些特征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 (3)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4)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6)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通过这些句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