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醛 羧酸 第1课时 醛的性质和应用 【课程标准】 1.认识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素养目标】 1.通过宏观实验认识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微观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乙醛性质的本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从乙醛性质出发,依据探究目的,改进实验装置,优化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对乙醛的性质进行探究。(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乙醛性质中化学键的变化,认知反应机理,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判断、说明和预测其他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醛的概念及常见的醛 1.醛的概念 2.常见的醛 (1)甲醛(HCHO)和乙醛(CH3CHO)都有 气味,它们的沸点分别为-21 ℃和20.8 ℃,在水中的溶解度都较 。 (2)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 ”,可用作农作物种子的消毒及动物标本的保存。 二、醛的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有关化学方程式: 。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有关化学方程式: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3)催化氧化 乙醛在有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成反应 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如Ni、Pt)存在的条件下,醛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点一】醛类的特征反应及含醛基物质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醛类的两个特征反应及—CHO检验 项目 银镜反应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反应现象 产生光亮的银镜 产生砖红色沉淀 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4)醛用量不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5)银镜可用稀硝酸浸泡洗涤除去 (1)新制Cu(OH)2悬浊液要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Cu(OH)2悬浊液时,所用NaOH必须过量 2.含醛基物质中碳碳双键的检验方法 (1)醛基和碳碳双键性质的比较 项目 醛基 碳碳双键 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褪色 溴水 褪色 褪色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不反应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产生砖红色沉淀 不反应 (2)含醛基物质中碳碳双键的检验流程 R—CH=CH—CHOR—CH=CH—COOH褪色 【特别警示】(1)某物质中若含有醛基,就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也可以是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稀溶液中逐滴加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 (3)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都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若溶液呈酸性,必须先用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否则就不会产生对应的现象。 (4)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中,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黑色的物质,该物质是氧化铜。该物质是氢氧化铜分解得到的。不要误以为是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产物。 【合作探究】 (思维升华)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进行吗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典例引导】 【典例】(1)做乙醛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的实验时,下列各步操作中: ①加入0.5 mL乙醛溶液;②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③加入2%的CuSO4溶液4~5滴;④加热试管。正确的顺序是_____。 (2)实验室配制少量银氨溶液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_____,然后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少量的乙醛,_____,片刻即可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时要向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2)制取银氨溶液时要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母题追问] (1)上题(2)中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 (2)1 mol甲醛与足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