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565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54张PPT)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690479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七,单元,红楼梦,本书,阅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红 楼 梦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曹雪芹以及创作背景,梳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的方法。理解和欣赏人物多样复杂的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红楼梦》主题,感受其中的思想意蕴。。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在当代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价值,感受《红楼梦》的永恒魅力。 情境任务 《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一定会不虚此行。让我们开启红楼之旅,品读人生百味吧!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的传奇人生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巨大的生活变化让他对人生有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还泪记》。 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1.《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周汝昌 2. 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毛泽东 名家点评 书名 内容意义 侧重点及效果 是《红楼梦》原题,一指《红楼梦》故事刻在石头上,二指记录一块灵石(即贾宝玉)在尘世的奇幻之旅。 侧重故事的开端、源头,过程记录,简单、朴实、清雅。 空空道人想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超脱世俗之情,所以自改名字叫“情憎”;而情憎也指多情公子贾宝玉最终出家为僧。 侧重“由情而悟空”的意旨,直接明了。 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度取名。 侧重宝黛爱情的渊源,有传奇色彩。 贾府四春等十二位出色的女子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 侧重人物命运的呈现,有咏叹色彩。 《石头记》 《情僧录》 《还泪记》 书名 内容意义 侧重点及效果 以男女之情事来作为兴衰荣枯的借鉴。 侧重“劝鉴”的目的,比较主观 “红楼”,既指华美的楼房,也指富贵人家女子的闺房,正好照应了书中记述侯门贵族大厦倾颓的过程,又照应了作者“亦可使闺阁昭传”的立意。 红楼为实,梦为虚,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既有日常生活的现实细节,又有超现实的太虚幻境,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梦非梦,如梦似幻。 《风月宝鉴》 《红楼梦》 “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