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997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9355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 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4 分)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时代的洪流里, 曾澎湃过数不尽的“大英雄”。他们或是在自己领域 里锲而不舍,成为妇儒皆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或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 梁鲁迅;或是精研典籍,呕心沥血的闻一多;或是故土沦陷,深情呼告的端木蕻良,我们从他 们身上感受到了亘古不变的爱国精神,他们在历史的风尘里尽显生命的斑斓。 1.文中划线词语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锲(qì)而不舍 呕心沥血 B.亘(gèn)古不变 力挽狂澜 C. 元勋 (xūn) 脊粱 D. 斑斓 (lán) 妇儒皆知 2. “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亘古不变的爱国精神”中的“从”字的词性是(2 分) A. 动词 B.连词 C. 副词 D. 介词 3.一个句子,可以写得长些,表达完备精细;也可以写得短些,表达简洁有力。请将《邓稼先》中 的一个长句改写为几个短句,并比较分析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6 分) 这以后的 28 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 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 进水平。 (1) 变为短句: (3 分) (2) 表达效果比较: ▲ (3 分) 4.小语和小文读了《木兰诗》之后,决定通过想象演绎一段木兰的战场生活,展示中华儿女的战斗 精神。下面是他们为本课拟写的剧本第一稿,请你阅读后完成(1)~(2)小题。 (5 分) 环境:风悲日曛,战旗猎猎,刀光剑影。 (木兰跃上战马,挺剑疾奔。此刻将军正被敌军包围,木兰冲进重围,奋力打退敌军。 )将军:(大喊)壮士英勇,多谢救命之恩!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6 页 木兰:(跳下战马扶住将军)卿不必言谢,杀敌卫国本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将军:(悲叹)征战多年,总想国泰民安早日回家团聚,可恨有人屡屡挑起事端燃起硝烟。 木兰:(悲壮地)一朝辞别爷娘,就已经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希望我的热血可以换来家 国安宁! (一时间,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只闻山河呜咽……) (1)你读了这段文字后,请你告诉他们“卿”的称呼使用不恰当,因为“卿”是 ▲ 的称呼。 (1 分) (2)小文不能确定“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是否用对了,请说出你的观点。(2 分) (3)小语认为“只闻山河呜咽”的抒情方式似曾相识,它同下面的两句中的 ▲ 句(填 A 或 B)一样,理由是 ▲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作答)。(2 分) A.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5.批注法是阅读名著的常用方法,请完成下面表格中对《骆驼祥子》的批注。(6 分) 章节 对乘客(“车座儿”)的态度 小语同学的批注 第一章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 鸡肠子带儿系住……“坐上吧,瞧着 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 (1)“杀好了腰”;方言,意 思是把腰带系好,体现了作品 语言的___▲___(特点)。(1 分) 第七章 “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 着收拾车吧……” (2) 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