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999

7.1《风景谈》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135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风景谈,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散文特点: 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体会散文的“形”与“神”、“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贾平凹:有陕西地方特色的知名作家。 散文特点:场面描写有声有色,语言丰富形象,文章开阔、深远、厚重,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和泥土气。 考点提示:散文阅读鉴赏 近些年文本类阅读高频考点,结合历年高考散文真题,多加练习。 学习提示分析 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体验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学习目标 作家介绍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代表作品 创作特色 文学思想 基本概况 人物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将“最典型的人物事态”放置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去展现。 小说:《子夜》《蚀》《虹》《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戏剧:《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文论:《鼓吹集》《夜读偶记》《文艺论文集》《论雅俗共赏》 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 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以及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1940年10月,茅盾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重庆,茅盾目睹了国统区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心涣散。于是写作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一文,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写作背景 癞( lài )头 颀( qí )长 掮( qián )客 黑魆魆( xū ) 干坼( chè ) 锄锹( qiāo ) 诵读正音 浅濑( lài) 札( zhá )记 偎( wēi )依 瞥( piē )见 半爿( pán ) 贻( yí )笑大方 任务一: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那么《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呢?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课文题目《风景谈》,从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向国统区人民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讴歌延安军民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属于借景抒情。 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 任务一: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