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7006

11.1《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83406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1,谏逐客书,课件,统编,高一,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拿不到签证,这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吗? 美国逐客令 显然不是,如果大量的外国学生“抛弃”美国而回国,这将对美国高校的金融体系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 情境导入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开门见山立论,围绕中心选材,突出表现观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与主张。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李斯的谏言方式,学习本文高超的论证技巧和劝谏艺术。 背景介绍 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 秦国逐客令———郑国渠”事件 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作为一篇不足千字(800多)的短文,流传2000余年,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说理文。 解题 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谏: 驱逐 逐: 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客: 上书,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 书: 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 《谏逐客书》 奏疏:上书给天子的文章的通称。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如:奏、疏、议、章、表、上书、封事等等。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如汉朝贾谊的《论积贮疏》,唐朝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 知识补充: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它以鲜明的立场和雄辩的论证,阐述了外来人才对秦国的重要性,以及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危害。 文章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谏逐客书》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一。 谏逐客书在文学史上地位 《谏逐客书》价值介绍 拓展补充 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顺谏———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 规谏———以正义之道劝谏; 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 直谏———当面直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