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二框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 (1)三个推理方法: 换质法、换位法、三段论推理。 (2)三个基本规则: 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换位法的基本规则、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 (3)两个基本辨别: 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辨别。 评价目标 能够通过故事、具体示例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熟练掌握相应的逻辑规则,培养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规则,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2)难点: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换位法的具体方法、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印发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毛主席说:“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一个参战老兵说:“我们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我们不是90年前的旧中国。”“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和“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这两个判断从类型上看是什么判断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2.讲授新课 总议题: 如何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分议题一: 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探究活动一: 所有全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 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 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 【问题探究1】以上推理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归纳提升: 四个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由性质判断组成的。结论是对前提的“变形”: 从前提到结论,肯定判断变否定判断,否定判断变肯定判断,主项和量项依然是不变,谓项变成与原来概念相矛盾的概念。 探究活动二: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 【问题探究2】请将上述判断进行换质推理。 教师归纳提升: 第一步: 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不是一种情感的生活。 第二步: 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不是一种非情感的生活。 【知识呈现】换质推理的含义和规则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换质推理应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与前提性质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分议题二: 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探究活动三: 甲:“所有马都不是狗”,可以调过来说,“所有狗都不是马”。 乙:那我随便说一句话,你能给调过来讲吗 甲:没有问题. 乙: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 甲:有些喜欢吃巧克力的是人。 乙:再来,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 甲:有些相声演员不是. 【问题探究3】在这个相声片段中,甲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不下去了 教师归纳提升: “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如果换位就变成“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具体原因是:前提中的主项“人”是不周延的,换位后就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就变成周延的概念,扩大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知识呈现】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含义及规则 1.换位推理的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难点解读】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所谓项的周延性:指的是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