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9736

山东省莒南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三次周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879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二轮,试题,地理,周测,第三次,复习
  • cover
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 第三次周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Y县,是山东省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该县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下表示意该县2018~2023年人口数量及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年 人口数量/万人 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0-17岁 18-60岁 >60岁 2018 118.88 100.62 20.88 57.31 21.81 2019 119.44 100.83 22.09 56.68 21.23 2020 119.44 96.76 22.29 56.29 21.42 2021 119.67 22.14 55.22 22.64 2022 118.46 94.98 22.19 55.19 22.62 2023 118.56 94.00 21.69 54.11 24.20 1.2018~2023年,该县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 2.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该县( ) A.城镇化水平提升 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C.就业压力增大 D.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3.基于人口和经济状况,该县宜引导发展( ) ①康养产业②特色农产品加工业③文旅产业④高新技术产业⑤纺织服装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灌区,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地盐碱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该地区各月气温、降水及地下水埋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灌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5.该灌区每年10~11月大规模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是( ) A.秋播灌溉和冬季保土 B.秋后淋盐和春季保墒 C.秋播灌溉和冬季保温 D.秋后淋盐和冬季保温 勒拿河是注入北冰洋的第二大河流,降水是勒拿河流域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对径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勒拿河流域降水不变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年径流中的各径流成分会发生不同变化(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 降水不变气温升高背景下模拟的年径流中的各径流成分 气温不变 气温升高1℃ 气温升高2℃ 气温升高3℃ 地表径流(mm) 40.96 39.17 36.49 34.11 基流(mm) 133.84 134.84 129.44 127.28 融雪径流(mm) 132.58 132.61 131.56 130.26 (河流径流中的基流是指由地下水缓慢而稳定的补给到河流中的那部分径流。) 6.表中影响勒拿河地表径流变化的因素是( ) A.融雪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降水量 7.降水不变气温升高1℃时,基流变化的原因是( ) A.升温后蒸发能力增强 B.土壤储水能力减弱 C.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 D.土壤下渗能力减弱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黄河某河段某级阶地的沉积物形成于河道平直时期,且其性质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下图为该级阶地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段河流流向为(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9.推测L3层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与判断理由组合正确的是( ) A.趋于干旱沉积量大,风力搬运能力增强 B.趋于干旱粒径变小,河流搬运能力减弱 C.趋于湿润沉积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D.趋于湿润粒径变大,风力搬运能力减弱 高原变暖放大效应是指高原近地面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同纬度地区以及全球平均水平的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四季均存在增暖放大现象,且冬季增暖速率高于夏季,主导机制为积雪-反射率反馈和云-辐射反馈。气候变暖引发多年冻土融化、冰川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但喀喇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冰川呈现稳定甚至前进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青藏高原冬、夏季增暖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地表反射率降低幅度大 ②夏季地表反射率降低幅度大 ③冬季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