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093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097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语文,PDF,试卷,学期,三模
  • cover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0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在条形 码区域内。 0 O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3.本试卷共23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50分。 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装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O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人”和“远方的陌生人”问题逐渐进入了人类的伦 理视界。传统伦理学强调的是一种“近的伦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行为者 订 双方是熟悉的、共同在场的,道德时空是一种近距离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科技,给 线 人类的伦理世界和道德空间带来了深刻变革,它以虚拟化和拟人化的方式与人类建立了 0 新的交往关系,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扩展到“人与人工智能”。 内线 处理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伦理责任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坚守“智能 向善原则”“尊严原则”和“责任原则”。智能向善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根本目标, 0 我们要朝向善的目的,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注入人文和伦理维度,推动人工智能 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尊严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以人为 不 本的必然要求和伦理底线,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伤害和侵犯人的尊严和权益,要尊 0 重人的自主性,保护人的隐私,避免算法歧视和智能伤害。责任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工 智能的重要保障,它是当代应用伦理学讨论中最为关键的原则之一,也是人工智能研发 要 和应用中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要始终坚持责任 原则,将负责任贯穿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健全必要的问责机制,保障人 类的基本权益。永远不要忘记人类才是真正的责任者,始终肩负着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 答 的重任与使命。 (摘编自2025.1《光明日报》刘静《构建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伦理路径》) 材料二: 题 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前提要件,是人工智能能否构成主体或者 说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性。主体是个具有特定指称的哲学概念,倘若人工智能无法从 哲学上证成主体,那么也难以从法律关系上赋予其主体资格。然而,即使是具有较强自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主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一定情感意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离具备主体地位也相差甚远。 只有人,并且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或者改造世界的人,才构成主体。 人作为主体最本质的规定性是主体性,主体性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即主 观能动性或者说自我意识。这是人之为人、人为主体最根本的特征。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包 括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表现出日益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自主行为能力,但其所解决的问 题仍只是封闭场景下的计算求解问题,无法对外界环境自行设定目标或计划,进行自主 能动的反馈,远远没有“进化”出自我意识或者说能动性,因此无法构成主体。 更进一步,人工智能也不能构成法律主体或有限法律主体。《有限法律主体:人工智能法 律地位的合理选择》提出,民事主体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演变,反映民事 主体去脸庞化与去伦理化的特征。但任何拟制主体的根基都可以追溯到人的存在或在场。 这非但没有与唯有人作为主体的理论相违背,反而强化唯有人才可作为主体的理念。 (摘编自2024.9《光明日报》李凌《“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伦理审思》) 材料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 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那么,当一台智能机器能够和我们进行 具有理性和情感特征的语言交流时,机器是否也会影响我们的“人性”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