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889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 汇编(全国)(含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53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4,全国,汇编,真题,语文,中考
  • cover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②成:讲和,和解。③罢:同“疲”,疲惫。④锐:精锐部队。 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C.勾践伐吴,吴师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D.女忘会稽之耻邪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D.两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逆境造就人才。经得起艰苦的磨炼,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断两处。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翻译[甲]文中画横线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请你根据[乙]文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 (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 《孟子·告子下》) 【乙】 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宋】苏洵《管仲论》) 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萧何且死 ④固宜如此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 (4)【甲】 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说说批评了管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