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895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17 《虽有嘉肴》-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 汇编(全国)(含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47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4,全国,汇编,真题,语文,中考
  • cover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17 《虽有嘉肴》 1.(2022·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①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 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 卷三》,有删减)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则吾师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于是喟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自周反鲁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乙]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