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996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2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答案,练习题,北宋的政治,8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其年代可表述为( ) A.公元9世纪60年代 B.公元9世纪70年代 C.公元10世纪60年代 D.公元10世纪70年代 2.唐末五代时藩镇大多将地方收入截留,很少上交朝廷。北宋统治者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文官担任州县长官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设副宰相分宰相事权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3.北宋为了实现对地方财政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设节度使 B.设知州 C.设置通判 D.设置转运使 4.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摆脱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D.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朱熹批评: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段材料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宋朝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社会风气 C.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地方军事、财政困弱,出现统治危机 D.中央集权的强化有助于摆脱统治危机 6.宋初惩藩镇之弊,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通判的设置(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协助知州处理本地区的各项事务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检举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 7.在百家讲坛中一首歌曲《无言》中对一位历史人物有这样的描述: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这位人物建立了哪个朝代( ) A.南宋 B.北宋 C.明朝 D.契丹 8.《卖油翁》中的陈尧咨是北宋状元,同时也擅长射箭,他每逢宴会就会展示射箭技艺。其母亲得知后,呵斥他“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射箭技艺,辱没了先人的志向”。陈尧咨母亲对他的呵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是( ) A.和而不同 B.追求享乐 C.以人为本 D.重文轻武 9.北宋初年有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的流行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 C.重视科举制度 D.整顿吏治 二、综合题 10.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历史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三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些措施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地方积贫积弱的隐患。 材料四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是谁?由他建立的朝代的都城在哪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地方制度有什么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该改革的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D D C A B D B 10.(1)赵匡胤;东京;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君弱臣强。 (2)削弱相权;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