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洛阳、江都 2.某节目讲述了大运河淮安段过去的故事,展现了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淮安风采。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 ) A.加强了东西交通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C.连接了从海河到珠江五大水系 D.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4.“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 5.“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选自罗隐《炀帝陵》)诗中的人物( ) A.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C.厉行节俭,发展经济 D.修建的大运河以涿郡为中心 6.隋文帝杨坚能够入选美国作家迈克尔·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最重要的理由是( ) A.完成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经济 D.建立隋朝 7.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无论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科举制的推行(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保障了社会公平 C.加强了文化交流 D.巩固了君主专制 8.《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崇尚节俭 B.生活奢侈 C.重视农业 D.整顿吏治 9.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透视历史,隋朝由顶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朝的残暴统治 B.藩镇割据 C.外族入侵 D.农民起义的打击 10.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的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开通了大运河 11.“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材料,“它” 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维护了社会稳定 12.据史载,大运河开通后,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三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含嘉仓、洛口仓等 (1)隋朝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是在哪一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却很快走向灭亡,其灭亡是在哪一年? (2)材料二中列举了哪些隋炀帝征发人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