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3907

义教统编(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22页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1486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义教,22页,课件,建立,清朝,明朝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国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张居正改革、明末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认识改革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 核心素养: 1.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史事,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认识到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知道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基本史事。了解明清易代的基本线索。(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张居正改革: 1.背景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名气仅次于鲁班的工匠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生性多疑,错杀袁崇焕” ———(1611年—1644年)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材料1: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②当时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1)政治腐败 一、张居正改革: 1.背景 材料2:在明代中期的嘉靖时,通行的社会准则就已经是:“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 ———《明史·杨廷和传》 材料3:明末,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1)政治腐败 (3)官员贪赃枉法,盘剥百姓。 (4)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4: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 ———《明史》 明代《流民图》 一、张居正改革: 2.张居正改革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结果 万历初年(明神宗) 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含义: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意义: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一、张居正改革: 2.张居正改革 材料5: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作用:明朝国力得到很大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二、李自成起义: 1.背景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辽饷:辽东作战; 练饷:训练军队; 剿饷:镇压起义; 材料6:(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7:(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