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分秘籍 整本书阅读解题秘籍 选材 特点 2025 年北京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情呈现出显著的稳定性。考查范围一如既往聚焦于经典名著《论语》和《红楼梦》等,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学价值,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分值维持在 10 分左右,在整个语文试卷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比重,凸显了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体系里的重要地位。 题型 特点 题型与考查方式持续沿用过往传统模式,常精心选取一段紧扣名著的材料作为命题的突破口。例如,在2024年高考北京语文卷中,以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作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导考生结合《红楼梦》里众多主要人物丰富多样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作答,精准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把握。由试题的“点”考查整本书的“面”,在能力上涉及理解、积累、分析,强调在真正读书基础上去解读,而不是对作品的简单整理和背诵。 考向 预测 命题趋势来看,综合能力考查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如今的题目不再局限于对名著单一维度的考查,而是着重要求考生全面整合对名著多层面的理解。一方面,考生需要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脉络以及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将这些名著知识灵活迁移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场景,甚至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关联、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在分析《论语》中儒家思想时,要求考生结合当下社会的道德建设、人际交往等方面,阐述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或者在探讨《红楼梦》里的建筑布局时,引导学生从建筑学、美学等跨学科角度进行思考。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文本 2024年北京卷 (1)贾母和薛宝钗用“乖”“巧”评价王熙凤。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谈谈你对王熙凤“乖”“巧”的理解。 (2)薛宝钗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又反映了贾母怎样的人物特点?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分别予以解说。 《红楼梦》 2023新高考I卷 语言文字运用(二)文段选自《骆驼祥子》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初中《骆驼祥子》 2023新高考II卷 现代文阅读I中的一则文本是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作者 2023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其中有两则出自《论语》)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论语》 2022新高考II卷 现代文阅读I的文本是关于《红楼梦》的翻译的三篇学术论文节选 围绕《红楼梦》 2022北京卷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红楼梦》 2022天津卷 以下三幅图均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请从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指出其所涉及的人物和相关情节,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红楼梦》 2021北京卷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红楼梦》 《论语》 2021天津卷 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