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押 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第15-17题)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 近三年来新高考卷都是以唐宋诗词为核心,着重考查对于七言律诗的理解和把握。命题方式注重教考衔接,着重考查对于诗词内容及表达技巧的理解,重在关注诗词表现出的哲理内涵。注重情景关系。诗词内容大多侧重于情景关系及表达方式。内容上体现核心价值观,注重引导考生的个人修养,侧重于读书修身。从题材上看,大多选择具有陌生化诗词作者的作品,以即事抒怀和酬和诗为重点考查内容。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考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落实核心素养,加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试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善于向古人学习,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自觉积累并灵活化用名篇名句。 题型相对稳定。三套试题都命制了两道题目,一道3分的客观题,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诗歌内容理解、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赏析等方面。命题体现人文关怀。试题难度适中,题干表述通俗直白,避免含蓄晦涩,在审题上基本不设置障碍,不故作高深为难考生,也无偏题怪题,充分体现出命题者的人文关怀。 试题将具体的名篇名句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如课堂育人、乡村文旅)中呈现,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体现经典诗句积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诗歌的文体特征在于暗示性、神秘性、模糊性。“欲扬先抑”、“言此意彼”、“以乐景写哀情”、“顾左右而言他”,等手法在诗歌中层出不穷。引用历史诗论然后顺势设题的倾向比较明显。高考名句默写比较型(由此及彼)、开放意象型和开放应用型的新的题型值得关注。特别是第3小题的开放性、情境性、交际性大大增加,注意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考查。 第一组(入选理由:反衬手法)(2025·河北秦皇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担任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回到故乡吴县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懒”字概括了全诗中诗人的情绪,诗人因为春至暮时而毫无游兴。 B.本诗第五句和唐代诗人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寄寓的情感相似。 C.诗人想要归隐江湖,以钓鱼为生,但是又担心无朋友相伴,孤独寂寞。 D.本诗中这几处景物“日长”“花老”“春涨”都是围绕“春晚”来写的。 2.本诗“舞燕啼莺”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23-24高二下·辽宁本溪·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记载,苏轼与其长子暮夜泛舟至绝壁下,看到了阴森恐怖的大石侧立,听到了磔磔鸟鸣,内心惊恐欲还之时却听到“ , ”。 (2)《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将郭橐驼于乡里“ ”的治民现象与种树太殷、太勤的态度和方法相类比,突出了文章“ ”的写作目的。 (3)“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常让人产生惆怅之情,因此,古代诗歌中常借“鹧鸪”这一意象来表达离别、悲情或是相思等,如:“ , 。” 第二组(入选理由:立象以尽意)(2025·广东江门·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楼夜 杜牧 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 歌声袅袅彻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 枕上暗惊垂钓①梦,灯前偏起别家愁。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②已白头。 [注]①垂钓:相传西周吕尚用直钩垂钓。②簪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杜牧的晚年之作,主要描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