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三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客观题 题号 1 2 3 6 10 11 12 15 20 答案 9 C C B BEH D B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其中文献直接证明了翻车做不到‘日夜驰流’”错误,文献直接证明的是阳渠工程为 修筑堤堰。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项“需要同时满足灌溉面积小以及田面低于渠面这两个条件”曲解文意,“田面低于渠 面”并非桔槔、辘轳等工具的使用条件。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数字建模包括编码和解码先后两步,可视化传播包括搭建互动场景和展示视频、文献。 4.【答案】①外形特征:龙骨水车形似“龙骨”。②结构设计:由木板槽、链轮、行道板构 成。③工作原理:人力驱动链轮带动刮板,以链传动方式提水。④文化历史:最早的明确记载 在范晔《后汉书》,广泛流行于南方。 【每点1分,共4分】 5.【答案】①查找《答刘歆书》相关资料证明文中“龙骨”为龙骨水车。从概念上看,南 宋章樵的解释认为文中“龙骨”是龙骨水车,但无法直接证实。 ②查找南宫修缮相关资料证明工程时间相对较短。从头研制新技术在时间上难以保证,但“缮 修南宫”工程的时间长短未可知。 ③查找华岚个人资料及毕岚之前与翻车类似的其他农具资料来佐证毕岚缺乏发明能力或者 借鉴前人发明。毕岚是奸佞之徒,但品德与科研能力无必然联系。 ④查找关于翻车传播的相关事实。南方稻作排灌更需要翻车,所以翻车更有可能是从南方传 入北方,这一推测还需更多实证。 【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 C项“可见他对苟老师在棺材铺练吹火的不满和对其技艺的蔑视”错误,依据“你每次一 走,我都要为你打整好半天”句可知,即使苟老师把棺材铺弄得很乱,老汉唠叨,但是还是 心甘情愿打扫;依据“少废话,快给我泡茶。嗓子眼都快密实了”句苟老师的语言可知, 苟老师在老汉看似不耐烦的唠叨中仍然吩附老汉做事,可见老汉没有“不满和对其技艺的蔑 视”,不然苟老师也不会有如此的语言。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的能力。 B项“以实景衬虚情”错误,“天地澄净”并非实景,而是表现观众对恶人被惩治的痛 快心理,所以是“以虚景衬实情”。 8.【答案】①因为师父一直在做精湛的技艺示范。师父在示范表演《杀生》中的“秦腔吹 火”绝活过程中,尽管气力不够用,但一直控制得很好,将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三十六口“连 珠火”上。 ②因为自己勤奋不辍、能吃苦。易青娥自己练“卧鱼”动作在灶门口练了三年才能用三分钟 完成。同时,苟老师的语言描写也证明了易青娥的勤学苦练。 ③因为自己善于观察揣摩,心领神会。易青娥在侧台仔细观察,从师父对气息的精妙控制和 力量的准确把握中获得了启发。 【共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9.【答案】①戏剧题材方面:小说通过秦腔表演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展开故事情节。(1分) 1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人云“灌溉之利大矣。”西周桔槔、辘轳等汲水设施的出现满足范围较小的园 圃的灌溉:但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体系,如果田面高于渠面,即使河里有水 也无法自行灌溉。东汉时期,为进一步满足用水需求,出现了更高效的提水灌溉机械 一一翻车,即龙骨水车。 据考证,早期龙骨水车主要在北方和江南地区使用,江南地区尤其以太湖流域使 用最普遍,后世还有称龙骨车为“吴车”。范晔的《后汉书·张让传》记载:“又使 掖庭令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