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6055

24 唐诗三首:来自“大唐记者”的三则“旧闻” 课件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9318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唐诗,三首,来自,大唐记者,三则,旧闻
  • cover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大单元教学课件) 群星璀璨,诗耀大唐,今天“时光邮局”有三则来自“大唐记者”执笔的“旧闻”,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旧闻”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这三则在大唐可是时事新闻,但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就是“旧闻”,但是每首都具有写实性。 任务二:话“记者” 任务三:评“时事” 任务一:读“旧闻” 任务一:读“旧闻” (一)朗读“旧闻” 要求: 1.大声读给自己,明读音 2.大声读给同伴,须流畅 3.大声读给世界,有感情 情境题与中考新考法 来自“大唐记者”的三则“旧闻”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是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照古人诗体的分类,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月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 特点:①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②句数、字数、对仗及平仄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 《石壕吏》:五言古体诗(叙事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言歌行体(叙事诗) 《卖炭翁》:七言古体诗(叙事诗) 叙事诗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皆是叙事诗的话,讲述了什么事?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则“旧闻”。 (二)默读“旧闻” 任务:完成“旧闻”表格 明确三则“旧闻”的三要素: 写了何事? 写了何人? 你有何感? 情境题与中考新考法 来自“大唐记者”的三则“旧闻” {7C0ED707-8783-43AF-A357-433CB583B7E7}旧闻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油翁》 何事? 何人? 何感? 请用一个字概括。 『旧闻』表格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差吏捉人 群童盗茅 宫使抢炭 差吏/老妪、老翁、妇 老杜/群童 老翁/宫使 苦 苦在哪里?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苦”在: 丧子、战乱、贫困、离别…… 兵役繁重 战争惨烈 条件艰苦 亲人离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