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 导入 2024 年 11 月网红李子柒携新作回归,瞬间点燃网络。停更的日子里,她深入 20 多个省市,拜访 100 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沉心钻研技艺。停更期间,“李子柒代餐” 频出,可人们依旧盼她归来。对乡村雅致、田园生活的向往于热爱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 今天让我们走进《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也经历了从仕到隐的转变,一起探寻这份回归田园之美 。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 ,号 ,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刘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被誉为“田园诗派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二 知人论世 家庭: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祖父和父亲也曾任太守。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入仕:29岁时,他首次出仕,担任江州祭酒,但因不满上司的迂腐而辞职。此后,他多次出仕,包括在桓玄和刘裕的幕府中任职,但每次都因各种原因辞职。 隐居:在405年辞去彭泽县令后,选择了归隐田园,再不入仕。晚年生活贫困,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他于427年去世,享年62岁。 回去 助词,无义 到底是归去还是归来? 文体,赋的一种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声调、音韵、格律等)和谐协调;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指文辞丰富华丽)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铺排渲染,精于雕饰)和 借景抒情。 三 课堂任务 叶嘉莹说:“研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种种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转悲苦为欢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经历。” ———《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 课堂任务:抓住“欢愉”、“矛盾”、“圆融”三个关键词走进陶渊明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 文本赏析 任务一:听范读,自由朗诵,梳理作者“归去”的具体场所。 归 园 田 悟 辞官归田的心情 归园后的生活 在田中劳作和出游 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 任务二:根据课下注释疏通课文,概括陶渊明“归去”之乐。 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田地荒废 何,为什么 让 被形体役使 何,为什么 劝止,挽回 补救 指出来做官 大概,或许 飘摇放流的样子 船缓缓前进 连词,表修饰 行人 状语后置 遗憾,怨 晨光微弱 乐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想到自己要归家,乘一叶扁舟,迎风而立,衣袂飘飘,简直是从里到外的轻松、畅快。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家何等急切! ①归途之乐 归的原因是?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 田园为表,归隐为里。 乐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乐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