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找出下列文言翻译的错误之处。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动为身计,不顾社稷之患,然所以求全者,适足以自族也。 (该译之处未译) (该删之处未删) (不符句式规则) (缺少相关文化常识) ———突破文言文翻译短板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题的常见问题与六种短板; 2.回顾翻译六字诀,抓住“留、删、换”几个关键,针对性突破实词翻译的短板。 考点解读 结合一轮复习情况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应注意翻译题的以下问题: 1.文言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积累不足,翻译不准确; 2.缺乏采点意识; 3.缺乏语境意识,忽视上下文。 考生作答时常见的六大丢分短板: 一、该留不留,该删不删; 二、不明词性,该变不变; 三、含混词义,表述不清; 四、过于灵活,不重对译; 五、不明语序,翻译生硬; 六、固定句式,特征未明。 落 实 三 大 得 分 点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留 凡朝代、国号、谥号、庙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天干地支、官职名、爵位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文从句顺 删 换 1. 运用保留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保留: 译文: (2)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保留: 译文: “劳苦功高”。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京师”“齐河、长清”“泰山”“长城”“泰安”。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凡朝代、国号、谥号、庙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天干地支、官职名、爵位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文从句顺 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的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1:“登轼而望之” 例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例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例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译出。 “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之”为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运用删减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删减: 译文: (2)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删减: 译文: “夫”,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盖”,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 短板一:该留不留,该删不删 快训一: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现场答案 愚蠢的人和乡村的野人无知,如果用叛逆来遮蔽他们的罪行,恐怕会辜负帝王爱惜生灵的仁德。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愚人”可以保留,不要翻译为“愚蠢的人”,“村野”可以翻译为“粗鲁”;“蔽罪”的意思是“定罪”,不能翻译为“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