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7917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6813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5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了解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 】(继《楚辞》《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卷一,原题为【 】。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 】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 】”,《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 】并称为“【 】”。 汉代的音乐机关 ——— 一种音乐性诗体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叫“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代乐府民歌,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 】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 】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①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②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③能调动赋、比、兴等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④体裁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继承四言,大多数采用杂言和五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 】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梳理故事情节 【小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伤:为动,为……悲伤 ,哀悼。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全诗围绕小序中的 、 两字展开故事情节,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 全文结构 情节 内容大意 引子 开端 发展 进一步发展 高潮结局 尾声 (第2-6段)兰芝被遣 (第7-12段)夫妻誓别 (第13-23段)兰芝抗婚 (第24-31段)双双殉情 (第32段)魂化鸳鸯 (第1段) 托物起兴 文本分析 思考: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诗有何作用? 汉代诗歌常用飞鸟徘徊比喻夫妻离别;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飞鹄行》 ①兼用“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 ②全篇定下哀婉缠绵的基调。 ③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 (1)孔雀东南【活用: 】飞,五里一徘徊。 兰 芝 被 遣 开端(2-6节)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坚守节操,这里指遵守府里的规则】情不移【改变】。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五匹,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不能胜任】驱使【使唤】,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告诉,禀告】公姥【? 】,及时相【?】遣归。” 古代纪时法:五个时段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问题1:自述13—16岁,说明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2: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是否太烦琐? 问题3:兰芝自述“心中常苦悲”苦悲在何处? 问题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