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7932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7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鹊桥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鹊桥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代表作,入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单元。该词以牛郎织女传说为载体,突破传统七夕题材的悲情基调,提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哲思。教材选编本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宋词鉴赏方法,理解婉约词的艺术特色,培养传统文化审美能力。词作融合意象营造、情感表达与哲理升华,语言凝练典雅,情感真挚深沉,是开展群文阅读和思辨教学的优质文本。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础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初步分析意象和情感,但对宋词音韵美感知不足,对深层哲理理解较为表面。当代青少年在快餐文化影响下,对传统爱情观存在认知隔阂。教学需通过沉浸式诵读、数字可视化呈现和思辨讨论,搭建古今对话桥梁。结合00后热衷的国潮文化,可设计汉服诵读、古风填词等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 通过声韵分析掌握宋词诵读技巧 2. 运用意象解码法解读诗词意境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 对比不同七夕诗词培养批判性思维 2. 辩证探讨传统爱情观的现代价值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 品鉴婉约词"豪婉相济"的艺术特色 2. 创作微型文学评论表达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 探究牛女传说的文化嬗变过程 2. 理解中华爱情哲学的精神内核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声情并茂的韵律诵读法 2. 哲理句的多元解读 难点:1. 婉约中的豪放气韵辨析 2. 传统婚恋观的现代转化 五、教学过程 (沉浸式情境导入) 教师身着汉服手持团扇,背景屏展示动态《河图洛书》星象图:"同学们,当我们仰望星空寻找牛郎织女星时,可曾想过这个传说已流传2000余年?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这两颗恒星相距16光年,即使以光速奔跑,他们的'鹊桥相会'也需要32年。但秦观却用56个字,让这个宇宙级距离的爱情故事温暖了千年。今天,让我们佩戴AR眼镜,穿越回北宋元符元年,在星空幕布下共赏这首不朽恋歌。" (任务一:声律解码室) 1. 全息投影呈现动态词谱,学生佩戴骨传导耳机聆听名家吟诵,观察声波图谱变化。对比李清照《声声慢》的声波曲线,发现《鹊桥仙》抑扬顿挫更富变化。学生们在全息投影的辅助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字词的声波振幅和频率,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词句的韵律美。 2. 分组进行"填词游戏":将词句顺序打乱,根据押韵规律和情感曲线重新排列。提供"度、数、路、暮"四个韵脚提示。答案示例:"纤云弄巧"段宜低沉缓慢,"金风玉露"需昂扬明快。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对词句结构的理解,还加深了对词人情感表达方式的认识。 3. 方言诵读挑战:邀请学生用吴语、粤语等方言朗读,体会入声字"玉、若"的发音特色,理解词人籍贯(江苏高邮)对创作的影响。通过方言的诵读,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词作中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及不同方言对词意表达的独特作用。 (任务二:意象实验室) 1. VR场景构建:学生通过触感手套"采集"纤云、流星、白露等意象,在虚拟画布组合成动态画卷。技术难点:如何表现"飞星传恨"的动感?有学生提议用彗星拖尾效果模拟离愁。学生们在VR技术的帮助下,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词中的意象,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再现这些美丽的画面。 2. 跨文本对比:将"金风玉露"与柳永"寒蝉凄切"并置,讨论季节意象的情感编码。教师点拨:秋风在传统文学中多喻离别,秦观反用其营造圣洁氛围的创新之处。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词人如何运用相同的自然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3. 文化符号解密:展示故宫博物院藏《缂丝七夕图》,解析"鹊桥"在历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小组讨论:数字时代如何创新表现"鹊桥"意象?有学生建议用无人机编队模拟喜鹊群。学生们在探讨中不仅学习了传统艺术,还思考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