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8035

2026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三 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 学案16 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课件(共76张PPT)+学案+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075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板块,学案,遵路,识真,课件,76张
    学案16 分析思路结构 ———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复习任务 1.借助教材,梳理并掌握散文结构方面的知识。2.掌握结构题型要点,提升答题能力。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3 全国 甲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句段作用 ①重点考查整体谋篇布局,焦点在行文线索,很少涉及句段。 ②分值高,难度大。 2022 新高考Ⅱ卷 《到橘子林去》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标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 上海卷 《我和父亲》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4分) 句段作用 2020 新高考Ⅰ卷 《建水记(之四)》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组材中的详写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线索 全国 Ⅲ卷 《记忆里的光》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局部思路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标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 (说明:“整体构思”各部分内容间有交叉。) 活动一 借助教材,理解结构知识 (一)理解散文行文思路与线索 结合本学案“知识图要”导图,参照下面所提供的两个知识导图,温习所学的散文,思考其谋篇布局,填写表格。 知识导图一: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 类别 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知识导图二:线索及其作用 类型 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线) 时间的推移,如事情的发展、人生经历等 (1)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3)特殊方面: ①物线有象征、呼应的作用,增添诗意 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地点(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物象(物线) 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物象展开行文 人物(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 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组织行文 事件(事线) 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织行文 (说明:在具体文本中,散文的线索有时不是单一的,如同时有时、空线索。一些叙事散文多为双线并举:叙事为明线,推动情节的发展;抒情为暗线,将情感渗透在事、景、物中。) 篇名 文体 行文思路 行文线索(有的文本不止一条) 《荷塘月色》 写景散文 先从内心不宁静出门走走写起,再转到路上及荷塘景色,接着联想过去采莲事,最后回到家中 ① 《我与地坛(节选)》 议论说理散文 ② 双线:“我”与地坛的亲情关系,“我”对地坛中的人(母亲)的认识 《记念刘和珍君》 写人叙事散文 ③ ④ (二)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请参照板块“前备知识”中有关散文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答:_____ 活动二 读懂练透,提升结构分析能力 (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