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甲]鲁迅记忆里那蒙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 )子、油馍和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 bó ( )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 mù ( )的、暖融融的灯笼【乙】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浓重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并感受民俗的多样和价值。 1、给文段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皎( )洁 糜( )子 磅 bó( ) 静 mù( ) 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最合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来这里是一片汪洋,现在却海枯石烂,变成了无边无际的美丽滩涂。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没有停留。 C.这几天天气反复无常,忽冷忽热,周而复始,不少同学都感冒了。 D.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猪肉价格出现惊心动魄的上涨,给市场物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工业革命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索取自然的力度空前加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理应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①也使全球生态失调、环境污染、资源紧张、气候异常 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③制造了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灾难 ④但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⑤都无法置身于生态危机之外 A.④①③②⑤ B.④①②⑤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⑤②① 6.结合语言环境,在画线处补写句子或词语,使语意连贯。 在我看来,过年是一个机会,它提醒我们,岁月易逝,生命有限。这岁月不是别人的岁月,正是你的岁月;这生命不是别人的生命, 。你必须心疼你的生命,才会好生照料它;你必须怜惜你的昨天,才会 你的今天。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回延安》)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9、名著阅读。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 A 》和郑玄《 B 》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有改动) (1)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的《_____》。 (2)文段中A、B 两处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召开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班级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