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 202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1至4页。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 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乘全部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人间芳菲日,少年读书时。学校开展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 请你参与。 1.文学社发起了“诗文寻美”活动,小语整理了一张古诗文积累卡,请你补充完整。(6 分) 寻美 相关古诗文 “独坐幽篁里,① ”(《竹里馆》)描绘出竹林晚景 自然之美 的清幽之美。 “卿今者才略,②」 ”(《孙权劝学》)表现了鲁肃对吕蒙 进步的赞叹;“③ ,④ 情感之美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李白闻笛伤感的思乡情怀:“马上相逢无纸 笔,⑤】 ”(《逢人京使》)抒写了岑参报国与 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杨花榆荚无才思,⑥ ”(《晚春》)蕴含着要 哲思之美 抓住时机,乘时而进的哲理。 2.班级准备组织一次关于读书方法的交流活动,小语搜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苹命前辈徐特立先生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图点点、勾句 划划,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材料二: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 烛明亮,他便在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三:爱因斯坦读书分三个步骤,他会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 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1)上述材料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哪一则?为什么?(2分) (2)此次活动也引发了同学们对“在电子时代,应该如何读书”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 任选两个写几句话,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3分)》 技术需求深度信息取舍 3.在“我的阅读故事”活动中,小语写了一段演讲词,请帮他给两个加点字注音,并修改文 段中两个书写有误的字。(4分)》 读《黄河颂》,我们感受到民族的伟大精神在黄河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读《老山界》,我 们感受到那种像春蚕在咀嚼①、像山泉在鸣咽的不可捉摸的声响;读《谁是最可爱的 人》,我们感受到志愿军战士艰韧刚强的意志、美丽宽广的胸怀;读《土地的誓言》,我们感 受到作者对故土挚②痛的热爱,心中竖起一块保家卫国的屏嶂。我们在书卷的熏陶 中感悟成长真谛,在文字的浸染里汲取智慧力量。 4.校报“好书推荐”栏目发布了新一期内容,下面是小语写的推荐语,横线处词语使用恰 当的一项是(2分) 《我们仨》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佳作。杨绛女士笔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琐事,却 有着的力量。博学睿智的钱锺书先生,才华横溢的杨绛女士,聪意灵巧的女儿, 一家三口皆是 之人,彼此互为榜样,互相成就。这本书是 的经典,既能 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珍贵、家庭的温暖,又能让我们在 的社会中寻到一份宁静, 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A.动人心弦 卓越 当之无愧 浮躁 B.动人心弦 优越 实至名归 烦躁 C.可歌可泣 优越 当之无愧 烦躁 D.可歌可泣 卓越 实至名归 浮躁 5.小语为“名家荟萃”展板整理了部分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归田 录》。 C.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等。 D.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