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泺口实验学校 2024 - 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2025.04)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mm 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便开启了一段文学之旅。 在民俗画卷中,我们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鼓声戛然而止时, 渺远的鸡啼仍萦绕在我们耳畔;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这些民风民俗见证了各地的变迁与发展,也见证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成为老一辈百姓心中永不 tuì( )色的印记。 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 xiāo( )声匿迹的昆虫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破解 “海枯石烂” 的密码…… 语文书里的山啊水啊,都使我们心照不宣。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或括号中拼音处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退 销 zǎi zhēn B. 褪 销 zài jiàn C. 褪 消 zài jiàn D. 退 消 zài zhēn 2.文段中的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叹为观止 B. 戛然而止 C. 人情世故 D. 心照不宣 3.下列关于山东民俗的描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山东大秧歌、吕剧,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还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 B. 随着泰山封禅大典、孔庙祭孔等传统仪式的举行,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参加。 C.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现在世界上超 70% 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D. 元宵节前后,济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踩高跷、舞龙灯、耍狮子的,街上人潮涌动,好一派热闹景象。 班级决定创办一份名为《飞扬青春》的班刊。这份班刊将成为我们共同回忆的载体,也将成为我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平台。请同学们完成 4—5 题。(共 7 分) 4.请以 “青春” 和 “奋斗” 为主题,仿照例句创作一个句子作为班刊的开篇词。(2 分) 例句:如果说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奋斗就是那跳动的音符; 如果说青春是一幅绚丽的画,奋斗就是那缤纷的色彩。 你的创作: 5.(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 “飞扬青春” 的主题,小语和小文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3 分) 小语: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文: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 (2)任务二:请把下面 6 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2 分)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上联: 下联: 二、(37 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 6—11 题。(共 22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