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9923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15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 1 课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理想信念”这一主题,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经典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章,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关于理想志向的一次谈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文章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对学生理解儒家思想、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思维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审美创造 体会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与风采,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热爱。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2.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特点和思想主张。 3. 领会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文章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孔子对四位弟子志向的态度和评价,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到孔子的课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负。现在,你们就是孔子的弟子,我就是孔子。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场合下,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呢? 2.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3.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看看孔子的四位弟子是如何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穿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融入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想志向的话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 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 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实词、虚词和句式: 实词:“率”(率领)、“尔”(你,你们)、“作”(起)、“撰”(才能)、“伤”(妨碍)、“与”(赞成)、“让”(谦让)等; 虚词:“以”(因为、用、凭借等)、“如”(或者、至于)、“且”(况且)、“方”(正、刚刚)等; 句式:“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何伤乎”(宾语前置,即“伤何乎”)等。 5. 请几位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读准、读顺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意。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文言字词和句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环节三:角色扮演,分析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