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1298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769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答案,练习题,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1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和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侧面反映出( ) A.封建社会末期矛盾尖锐 B.文学作品创作脱离实际 C.文学艺术创作环境自由 D.文学创作决定物质生活 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3.下图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 A.越剧 B.元曲 C.京剧 D.昆曲 4.明朝时期,汉蒙双方在长城沿线进行马市贸易,既有官市又有民市,在这里游牧民族常用马匹及畜产品与汉族人民换取茶叶、铁器、粮食、布匹等生产及生活用品,双方在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影响。由此可知长城( ) A.可以有力抵御外族入侵 B.成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纽带 C.旨在推动边疆地区开发 D.见证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5.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6.著有《农政全书》,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是(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郭守敬 D.徐光启 7.顾炎武《日知录》言:“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主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 ) A.完全恢复西周分封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与中央监督结合 D.推行民主选举制度 8.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清朝中期,昆曲刻意追求风雅、歌功颂德,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此后,昆曲日趋衰微。材料表明昆曲“日趋衰微”的原因是( ) A.表演形式单一 B.缺乏创新能力 C.唱词枯燥无味 D.脱离广大民众 9.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这道歌里要称赞的中国国粹是( ) A.豫剧 B.昆曲 C.川剧 D.京剧 10.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1.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图1:元代戏曲演出壁画 图2:清代《红楼梦》插图 图3:京剧角色示意图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 12.将下图片命名为( ) A.秦朝长城示意图 B.明朝长城示意图 C.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D.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二、材料题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多彩的文学】 材料一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材料三 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智慧之光】 材料四 如下列四幅图是明朝某一科技巨著的插图,这部书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分别属于王国维所说的哪种文学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本明清时期的小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