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2752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234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第 1 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时空观念:梳理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把握其在时空维度上的演变特征和地域差异。 3.史料实证:通过古代典籍、考古成果等史料,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从起源到发展的主要历程,明确不同阶段的重要文化成果。 2.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内涵。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难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形成的原因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远古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于_____时代。原始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原始的_____、舞蹈和绘画,这些文化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 大约在_____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这一时期的_____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祭坛和神庙的发现表明当时已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宗教观念和礼仪制度。 2.夏商西周时期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_____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商朝的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周公 “_____”,将礼、乐、刑、政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_____兴起,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 “_____” 和 “礼”,倡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_____”,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4.秦汉至明清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_____的融合与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_____制度的完善为社会发展选拔了大量人才。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 “三教合归儒” 的局面。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_____,强调 “理” 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主张。 知识点一 1.原始;宗教;新石器;红山 2.文字;甲骨文;制礼作乐 3.私学;仁;无为而治 4.文化;科举;理学 知识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以人为本 周公提出 “敬天保民” 的思想,强调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孔子主张 “_____”,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主张,体现了浓厚的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的_____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 “天地之性,人为贵”。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提出 “_____” 的思想,强调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的_____、农学、医学等领域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