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3078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练习: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含答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2032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2024-2025,发展,巩固,国家,封建
  • cover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 1.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著作属于我国古代中医药成就的有( ) 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②贾思勰《齐民要术》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游览的鸭绿江边的长城,其修筑时间是在( ) A.清朝 B.明朝 C.西汉 D.秦朝 3.小茗同学是历史宣传委员,在班级板报栏目设计了如下题目,该板报主题是( ) 主题 ① 元朝加强对台湾和西藏行政管辖 ②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③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④ 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强力反击外国侵略者 B.专制统治的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中外文化交流 4.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 ) A.台湾 B.蒙古 C.西藏 D.新疆 5.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6.“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该言论意在表明( )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 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 A.君权的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的趋势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 8.楹联广告是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广告形式。以下广告形式表明( ) “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 酒楼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理发店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过常山,去斩草寇;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榔” 药材庄 A.广告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标志 B.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 C.知识分子开始涉足广告领域 D.广告的水平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进步 9.明朝时,朝廷以“票拟”制度处理奏疏,即奏疏先送至内阁,内阁官员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贴在奏疏之上呈交皇帝,皇帝最终裁决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朝廷以厂卫制度监督官员。这反映出明朝( ) A.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被激化 B.票拟制度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厂卫制度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0.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B.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C.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简答题 11.课后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12.某班同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艺篇】 (1)唐朝书法家中,谁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2)北宋时改进了词的创作,词风豪迈而飘逸的文学家是谁?明朝时吴承恩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什么? 【史学篇】 (3)北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什么?是由谁主持编写的? 【科技篇】 (4)毕昇的重大发明是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什么? (5)我们今天应该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