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3080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733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明清,答案,文化,科技,时期
  • cover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京剧是由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形成于( ) A.道光年间 B.咸丰年间 C.光绪年间 D.宣统年间 2.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窦娥冤》 3.全面体现中国戏剧精华,被誉为“国剧”的是( ) A.元曲 B.黄梅戏 C.昆曲 D.京剧 4.在海南文化发展历程中,教育和文化艺术都有着独特的发展。以下人物或事物与海南文化教育或艺术关联正确的是( ) A.黄道婆主要贡献是在海南创办了众多书院,推动了海南的书院教育 B.琼剧的诞生和发展与苏东坡在海南大力提倡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是在其指导下形成的 C.黎锦主要是用于出口贸易,和海南本地的文化教育没有关联 D.琼州府学是海南古代官方教育机构,在明清时期培养了众多人才,对海南文化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5.某著作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据此可推知,该作品是( ) A.《资治通鉴》 B.《窦娥冤》 C.《天工开物》 D.《红楼梦》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演变 B.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 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 7.自唐朝以来,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各领风骚。写作风格也由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受众群体日益扩大。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专制的松弛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科举制度的完善 8.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题表可知,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 ) “哑拳令”,两家不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 明《六砚笔记》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 《红楼梦》第六十二 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 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 9.清朝戏剧中,《桃花扇》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目连救母》则宣传了孝道。由此可知,这些戏剧( ) A.汇聚传统文化 B.突出故事情节 C.格调脱俗高雅 D.具有教化作用 10.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性剧种,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苏、黑龙江、甘肃、新疆、台湾等多个省区。据文化部统计,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这说明( ) A.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喜爱 B.河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C.豫剧是在吸收多个曲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D.豫剧在传承过程中,推陈出新 二、简答题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该制度僵化的表现是什么 (3)写出我国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1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 文化成就”为主题进行学习探究,请你也参与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隋朝修建的我国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什么 我们今天看到的明长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