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2024一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0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折 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结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作为时代生活的映射、学习研究的源泉、情感表达的渠道,以及社会结构的镜像,它的 价值与意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叠 在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有的力量,在各个领域中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力。它 不仅能够创作现代诗歌、古体诗篇,还能够撰写短篇小说乃至长篇巨著。随着大型人工智能模型 岩 的问世,我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然而,这样的能力并非完全源自人类个体的智 慧与才华,而是得益于人工智能助手的鼎力相助。因此,人机协同创作无疑将成为未来文学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不仅推动文学创作的革新,更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学体验。 我深信,新的文学形式正悄然萌生,但其未来的轮廓仍旧模糊不清。正如我们在1910年无 法预见1990年的文学面貌一般,站在世纪初向未来展望,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种新兴文学将 线 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颜覆旧有的文学体系。我们正目睹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学变革。这场变革 戡 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思想和文化层面的。随着算法和大数据的介入,文学创作不再是纯粹 的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而是开始融入了机器的计算与分析。 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能够分析历史数据,预测读者喜好, 从而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模仿各种文学风格,创造出令人惊叹的 跨时代作品,让古老的文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文学的挑战也是显而易 见的。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如原创性、情感表达、思想深度等,都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当 文学作品可以被算法生成,当情感可以被程序模拟,文学的本质和意义究竞来自哪里?来自人的 内在心灵吗?如果这一心灵的形态可以被程序模拟,以致乱真,我们还会在意它的出处吗?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旧有社会和文化体系的解体与新秩序的诞生。如今,随 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文学领域亦将经历这一蜕变过程。虽然传统的文学力量仍然占据一席 【“皖八”高二期中·语文第1页(共8页)】“皖南八校”2024一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C(“创意写作无法在课堂上教学”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二原文是“我对学生们说,创意是没法从课堂上学来 的”“文学大概有一点点技术性,是课堂上可教和可学的”。) 2.B(A.“文学将在技术层面发生变革”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我们正目睹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学变革。这场变革 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思想和文化层面的”。C.“能够完全胜任文学评论家之职”错误。材料二原文是 “不过,当一个好记者、好作家、好评论家是另一回事。这些应用场景,对人生的经验感受依存度高,千差百 异,千变万化,不按套路出牌,AI不可能有什么优势”。D.“只要…就…”错误,表述绝对化,不符文意。) 3.B(“这意味着它可以复刻经典文学作品的神韵,经典的价值将被消解”理解错误。经典文学作品的神韵是由 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思考等多因素融合而成,人工智能难以复刻;另外经典依然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价值不会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被消解。) 4.①材料一中连续发问,层层递进,引发读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