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44391
【教学设计】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教学方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03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教学设计
,
2课
,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
教学
,
方案
,
-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于本部分课程内容的描述是: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在“内容要求”部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贞观之治”,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授课内容的选择应当充分满足新课标要求,选取典型内容对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史实进行讲解。 二、教材分析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在课本中位于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第二课,上承第一课《隋朝统一与灭亡》,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就史学的视角分析,高祖李渊反隋自立,建立了李唐王朝。唐朝前期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吸取隋亡教训,积极进行社会改良。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与“贞观遗风”,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当注重把握“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作为”与“繁荣与开放”这一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开展教学活动。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三项目。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繁荣的过程展开。 三、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初次系统性接触唐朝历史,对于具体史实的学习仍然有所欠缺,需要老师将讲课的重心放在“是什么”的部分。 能力层面: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大致认识到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便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因此本单元可以考虑进一步通过模仿和迁移,完善学生把握时代特征的路径和方法。 思维层面: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思维仍然偏向感性化,因此需要我们借助情境学习法等帮助其代入历史学习情境,具体呈现两位帝王的言、行,进而加深对主旨的理解,避免过多抽象化概念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太宗、武则天在位期间治理国家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教学难点:何以成就贞观之治 五、教学目标 大致知道唐太宗、武则天两位统治者在位期间的作为,运用“继承与发展”的概念范畴,初步理解唐初统治的主要特点,归纳出这一时期繁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感悟统治者的言行与决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大家好,今天的课呢,要从一首民谣说起。这是一首隋朝末年的民谣:“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 教师讲授:民谣中的“杨花落”和“李花开”分别指的什么意思呀?“桃李子,有天下”一句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其实当时大多数隋朝人也不知道。直到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桃李子指的就是李渊父子。由此,一段关于唐朝的传奇故事也就开始了。这节课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一起探寻大唐盛世出现的秘密。 设计意图:以“民谣”引入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唐朝建立历史背景的铺垫为后续“贞观之治”的学习打下基础,理清了隋唐接续发展的历史脉络,符合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的要求。 环节二:高祖创大唐 教师讲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唐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隋朝皇室一样出身于北周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家族,其幼年丧父,七岁袭封唐国公,在姨母独孤皇后的关照下长大。隋末乱年,群雄并起,原镇守太原的李渊趁机起兵反隋。李氏作为关陇贵族的重要家族,其在关中势力雄厚,“豪族弟兄,老幼相携,来者如市”。李渊起兵后,即命二子分领左右军,进军关中,攻占长安,取得了号令全国的地位。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改元“武德”。随后,他命第二子秦王李世民削平群雄,到624年基本统一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六)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含解析(2025-05-03)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含解析(2025-05-03)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二十四)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含解析(2025-05-03)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含解析(2025-05-03)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二十一)两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含解析(2025-05-0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