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古代美洲文明的进程中,玛雅文明因其辉煌成就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下列属于玛雅文明成就的是( ) A.使用“浮动园地”耕作 B.修建了完善的交通系统 C.创造出了20进制 D.培育出了西瓜和棉花等农作物 2.下图所示为16世纪前美洲印第安文明区分布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古代印第安文明( ) A.宗教信仰独特 B.内部交流较少 C.海洋经济繁荣 D.城市规模宏大 3.阿兹特克人在天文历法方面使用太阳历,测算出一年365天,分18个月,每月20天,月份有“生长月”“停水月”“降水月”“干涸月”“落果月”等,节日有“玉米神祭祀日”“丰收感恩祭祀日”等;阿兹特克人还测算出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反映了阿兹特克人宗教信仰的影响 B.基于阿兹特克人农业生产需要 C.表明阿兹特克人数学水平领先世界 D.得益于与印加文明的广泛交流 4.东南亚的许多古代寺庙借鉴了印度的建筑风格,如塔楼、柱廊和圣殿。在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寺庙中,可以看到大量印度教和佛教的雕塑,雕塑描绘了印度神话中的神祇和故事。这表明( ) A.古代印度改变了东南亚的社会结构 B.印度教和佛教成为东南亚主流宗教 C.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D.印度文化主导东南亚地区文化发展 5.和旧大陆相比,1500年的美洲缺少大型驼畜,也没有可以远渡重洋的大型船只。尽管中美洲的商业非常发达,安第斯的印加人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仅靠人力,交通和贸易的效率终究受限。这导致( ) A.古代美洲文明内部缺乏交流 B.古代美洲文明全面落后亚非 C.印加文明因交通落后而衰落 D.古代美洲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6.下表是印度佛教寓言“三条鱼的故事”的主旨流变情况。据此可判断,古代印度( ) 出处 故事主旨/寓意 备注 巴利文《本生经》 懈怠懒惰者常误事 批评懈怠懒惰者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运用智慧应对未来之事和突发之事至关重要,行动迟疑导致毁灭 阿拉伯语《凯里来与迪木奈》 智者谋事,必在事情发生之前 波斯语《玛斯纳维》 人不管年龄的大小,重要的是有智慧 故事被分析,故有多个主旨 寻找归宿要有明智的弃取 不要为了过去的事情而痛苦 泰语《娘丹德莱的故事》 有智者能够逃脱死期 A.文化交融决定文明演进 B.宗教观念阻碍文学进程 C.文化辐射区域相对广阔 D.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7.据大宝元年(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载,日本在京城设置大学寮(大学)作为国家一级的学校和管理教育机关。大学寮以《论语》和《孝经》为必修科目,教科书必须使用规定的郑玄和王弼注释的《周易》,《周礼》《仪记》等用郑玄注本,《春秋左氏传》用杜预注本。这反映了( ) A.日本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化 B.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C.儒学在交流互鉴中得到了发展 D.中华文明圈已基本形成 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在拉丁美洲,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间创作,有他自己的音乐、故事,他们源自印第安传统、西班牙传统或者黑人传统。”该学者意在强调拉美文化的( ) A.多元融合 B.一脉相承 C.趋同发展 D.底蕴深厚 9.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古代埃及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的文学作品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10.如表所示为古代世界天文历法成就(部分)。这说明( ) 天文历法 古埃及 古巴比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