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 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 地域生存的人们思想观念、人文历史和 文化性格特征的不同。 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 城》将故事根植在不同的“农村土壤” ,才有了作品中典型、立体又不失真实 的人物形象。 未庄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世情冷漠 的农村小镇,今天一起走进沈从文的湘 西小城———边城。 导入 作者简介 最后一个浪没派 > 苗汉土三家血统 > 走南闯北的边城浪子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 > 活在都市的乡下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任 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 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 教 , 抗战爆发后 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投身行伍,浪迹 到西南联大任教。 1988年 湘川黔交界地区。 1949年 1924年 1931年 5月10日病逝于北京, 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享年86岁。 1916年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 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 ,初涉文坛。 1946年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 沈岳焕,字崇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 物研究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 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O 其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 多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生活 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 爱。他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 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以其特异的“生命形 式”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风的淳厚朴实 ,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 “田园 牧歌式”小说的代表。 左边这幅画是黄永玉绘制的《翠翠 与傩送》,是这篇小说里的两个主 角,这幅图除了两位主角外,还存 在一处明显夸张的地方,是哪一处 呢 一条大鱼 课堂任务:从课文中的这条鱼入手, 感受作者的叙事匠心,赏析人物之 美,感受边城别样的风土人情。 三 、今年端午来临,交代边城端午习俗 顺叙 四 、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傩送初相识 插叙 五 、上年的端午,天保翠翠偶相见 插叙 六 、今年的端午,花轿唢呐催幽情 顺叙 课文研读 任务一:快速阅读文本,找到故事发生的时间节点,概括 小说情节,圈点勾画出有关“鱼”的细节描写的语句。 端 午 圈点勾画出有关“鱼”的细节描写的语句。 ① “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 你,可不要叫命!"“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文 章第36-37段) ②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的鲤鱼吃去 了”。(文章第46段) ③ “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 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文章第54段) “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 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爷爷, 弥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 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 !"“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 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 ,不怕鱼吃掉你了。(文章第81-84段) 任务二:仔细阅读这四处有“鱼”的描写,联系前后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借助“鱼”,来表现人物(主要是翠翠)的 心理活动和人物形象的 ① “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 了你,可不要叫命!” “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文章第36-37段) 此处为翠翠傩送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补全对 话,同桌两人试着对读,思考“鱼”如何表现 人物形象 “是谁人 ” “我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 :天真、淳朴(民风淳 朴的社会) 做什么 ” 去。 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 会来的。” 傩送:热情大方 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 有点恐慌的翠翠骂人都 轻的...... “轻轻的”,有些可爱 !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 救 命 ! " 傩送:宽厚幽默 俏皮可爱,羞涩天真的少女 “ 是碧溪蛆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 “ 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