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河南中考模拟卷 历史(第二模拟) 巴满分50分 心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考证,今商丘火神台是商部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洛阳在隋朝时仅丰都 一个市场就有3000多个店肆;开封在北宋时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以上史实共 同印证了 州 最 A.城市建筑,领先世界 B.中原地区,商业繁盛 C.华夏文明,皆在河南 D.河南文化,历史悠久 铷 2.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最终形成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各地诸侯共同拱卫王室的 翩 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材料所评价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如长 C.郡县制 D.行省制 3.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主张培固自身“正气”, B 以抵抗“邪气”侵入。这表明中国古代疫病防治注重 () 都 A.政府主导,科学防疫 B.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C.预防为先,强身健体 D.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盞 安 4.中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陈涉世家》,还有《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等文章,“世家”“本纪” 桨 这种历史记述方式的开创者是 () A.关汉卿 B.诸葛亮 C.司马迁 D.司马光 5.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描绘了当时新疆地区蕃汉语言并用、文 化繁荣的景象。这体现了当时 () 郭 A.民族关系较为融治 B.中外交流日益加深 C.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 6.宋代,地方史志相继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等科技著作问世,大型类书、丛书、史籍、韵书、字典 等大量编印。上述现象出现的客观条件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科举制度的创立 C.印刷术的进步 D.对外交往的需要 5 7.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及地区,对当地的首领进行了友好访问,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 交易等。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庞大 B.技术先进 C.和平交往 D.获利丰厚 8.下图可用于探究清代 A.手工工场的特点 B.机器生产的优势 C.农业发展的规模 D.商业贸易的繁荣 清代纺织图 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 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人。”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 A.注重发展近代军事国防 B.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C.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 10.为了给予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和各级官员最严厉的惩罚,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让清政府 各级官员成为侵略者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这次会议后张闻天作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次会议纠正了军事和 组织上“左”的错误。以下可用于描述“这次会议”的关键词是 () A.开天辟地 B.武装反抗 C.生死攸关 D.星火燎原 12.下面是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的“十人桥”复原图,描绘的是解放军在追歼黄百韬兵团的堰头镇战斗 中,我军某部被敌人火力封锁,十勇士冒严寒跳进河水,以身体当桥桩,架起一座“人桥”的壮举。 该壮举体现出解放军战士 A.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 B.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C.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D.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 1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一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 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B.适应了土地改革的需要 C.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