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8322

2026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学案36 研练两年高考真题——探究规律,明确方向 课件(共52张PPT)+学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387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2026届,真题,PPT,52张,课件
    学案36 研练两年高考真题 ———探究规律,明确方向 复习任务 精做2024、2023两年新高考卷古诗鉴赏题,探究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 课标要求 ①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②能对诗词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③能比较两个以上的诗词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④能对同一首诗词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⑤在鉴赏作品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说明:上述内容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整合而成。] 考情表览 年份 卷别 篇名 作者 体裁 题材 试题构成 主观题 选择题 2024 新高考Ⅰ卷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七言律诗 即景抒怀诗 表达技巧 对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理解和赏析。 2024年诗歌选择题中首现逻辑题。(全国甲卷) 新高考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 七言律诗 即景抒怀诗 分析 情感 2023 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宋) 七言律诗 说理诗(酬和诗) 诗评题 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归》 林逋(宋) 七言律诗 山水诗(田园诗) 主旨概括题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宋) 宋词 节令诗(即事抒怀诗) 抒情 手法 新高考Ⅱ卷 《送别》 李白(唐) 古风 送别诗 观点 理解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唐) 七言律诗 寄赠诗 (诗评题) 新高考Ⅱ卷 《示儿子》 陆游(宋) 七言律诗 教子诗 诗句理解题 命题特点: (1)选材:①从时间看,近几年考查的全是唐宋诗歌,以宋为主。②从体裁看,几乎全是近体诗,以七律为主,偶尔涉及词。③从题材看,既有传统题材,如送别诗、山水诗等,又有非传统的有交际属性的寄赠诗、酬和诗等。题材内容广泛而多变。④从内容看,力避消极萎靡,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重视立德树人。 (2)考点:①淡化术语技巧,侧重诗意理解,极个别涉及艺术技巧和语言风格。②注重关联教材,学考一体。 (3)题型:一选择一主观,前者稳,后者变。分值9分。 活动一 研练2024年新高考卷试题 (一)(2024·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 [追加练习] 1.首联“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 2.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 (二)(2024·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 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2.即景抒怀诗(见本学案“活动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