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文学批评实践来说,学界普遍认为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学之间有着一条鸿沟,造成这一 如 鸿沟的根本原因便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割裂与反叛,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文学形式与 语言方式的转变上。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学之间这种表层的隔阂是显而易见的,也因此造成了 酃 学术界的一种割裂,即古代文论的研究者和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之间似乎有着明确的分界线。 拟 这种“楚河汉界”的心态也是造成古代文论日渐失活、现代学术中民族话语失落的原因。而弥合 长 这一断裂的方式便是打通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学的壁垒,使得蕴含着民族精神与文化特性的古 对 代文论重返文学批评实践的领域,焕发其生命力。 这种打通之所以可能实现,首先是因为就学理层面而言,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断 敬 裂仅是局限于形体的表层现象。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伫立于世界文学思潮激烈碰撞的交叉口 而谋求发展的,它既别求新声于异邦,广收博取各类先锋文艺思潮,又深感确立民族主体意识的 杯 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不断地返回自身。但不论是对他者文化的借鉴吸纳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 重估,古代文艺思想与文化精神都始终沉潜于底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就前者而言,舶来的文艺思潮若要在中国的文学土壤中扎根生长,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制约,表现出本土化的倾向。如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中国 “先锋派小说”,虽然在其语言与叙事形式上表现出一种前卫先锋的姿态,但这种先锋与反叛总 体而言还是局限在形式和手法上,内容上却鲜少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彻底剂平深度。 与之相反,如陈晓明所言,中国的先锋派文学在向历史领域的纵深处逃逸时触摸到了传统的 根茎。 就后者而言,这最鲜明地体现于现当代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寻找民族之根的创作母题上。从 1930年代的“京派文学”到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现当代文学中始终涌动着一批眷恋传统文 化、力图从民族之根出发与世界文学进行平等对话的文人学者。“京派文学”对民族之根的发掘 器 与回顾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提倡小说的抒情性。王德威就曾提议在革命、启蒙之外,将抒情作 为中国现代文学主体建构的又一面向进行考察,并指出“正因为中国抒情传统其来有自,而且在 现代仍然生生不息,我们对抒情现代性的理解就不能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是尚,成为其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