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4668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722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期中,PDF,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高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儒家思想的建立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 个空名。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 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 行为准则。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 讨论问题,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 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一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 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 “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 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 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 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 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 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 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 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 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 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 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 孟子将孔子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 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 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 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 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 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 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 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 是天下太平。 ① 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 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 性本善,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遍行 天下,孟子必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