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中国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西方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影响中国公务员制度 各国制度互相学习、借鉴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选官制度 考核制度 监察制度 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 —唐 张九龄 考核:对官吏在一定任期内施政的效果进行考察 监察:对官员的监督、检举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俞正燮《癸巳类稿》 1.商周时期(世官制) “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郭沫若《中国史稿》 “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便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 ———杨宽著《战国史》 西周宗法制继承图示 含义:世官制也成为世卿世禄制。卿是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是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父死子继。所谓世禄世卿,是统治者按血缘关系远近,分封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小贵族手中(贵族政治)。 ①背景:适应分封与宗法制 ②特点:以血缘为标准、贵族世代垄断 积极:加强了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重血缘轻才能,实质奴隶主贵族政治 ③评价: (一)先秦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举荐制、军功爵制) (1)背景: 井田制瓦解;分封宗法制崩溃;各国变法图强;适应称霸兼并战争;士阶层崛起; (2)内容: 军功爵制:按照军功授予官爵 举荐制:按才能授予官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汉书》 (3)影响: 打破贵族特权、促进阶层流动、提升军队战斗力、利于君主专制 管仲 白起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1.秦朝:重法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人们学习的知识只限于朝廷法令(秦律),除文吏外,不具备文字能力的人要学习文字,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社会只能通过学习法令,才能获得做官的资格。实质是思想文化的专制。 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 ———《商君书·定分》 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加强了思想控制,造成文化专制;秦律严苛造成秦朝速亡 2.汉朝:征辟、察举制 含义:征辟制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先考察后举荐)察举制是汉最主要的选拔制度。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经济上:汉初无为而治逐渐强盛 政治上: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 常科(岁举) 特科(特举)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限制。但容易任人唯亲;选官操纵在世家大族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