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9500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5351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诵读,PPT,20张,课件,式微
  • cover
(课件网) 式 微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背诵默写诗歌。 1 2 3 我们常常感叹古人的才情,他们用寥寥几字,就可以宛转而又情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避免了直叙的苍白,深思却越觉得含义无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式微》,去感受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巧妙!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本诗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他们深入民间搜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这五百多年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宗庙祭祀的乐章、贵族宴饮的咏赞,也有抒发劳逸不均的怨愤,反映恋爱、婚姻及其他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首《式微》就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邶(bèi)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读出感情。 3、注意停顿。 4、朗读流利。 式: 微: 胡: 归: 微: 君: 故: 中露: 躬: 泥中: 语气助词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昏暗 何,为什么 回家 (如果)不是 君主 缘故 即露中,在露水中 身体 泥泞之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赏析“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这两句与“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构成互文,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 3.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方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4.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1)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事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4.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2)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5.品析诗文 在语言上,这首诗重章叠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此外,兼有长短句式,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