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基础达标。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4月 6 日早晨,父亲被 mó guǐ( )般 cán bào( )的 fěi tú( ) bǎng ( )起来,拖走了。4月 28 日,父亲被 zhí xíng( )绞刑,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伤心guò dù( ),昏过去三次。 2、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尖锐 宪兵(xiàn) 瞪眼(dèng) B.书藉 棉袍(páo) 瞅着(chǒu) C.刑场 夹衣(jiá) 侦探(zēn) D.偏辟 避免(pì) 暂时(zàn) 3、选字填空。 避 僻 壁 辟 ( )免 墙( ) 偏( ) 开( ) 峻 俊 骏 竣 ( )工 英( ) ( )马 严( ) 4、下列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永远忘不了19274月2日,因为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B.不但局势越来越严峻,而且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虽然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劝过几次,但是父亲坚决不离开。 D.尽管法官怒气冲冲,父亲的神情还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匪徒 ( )的吼声 ( )的枪声 ( )的力量 ( )的眼光 ( )的脸 6、用“沉”字组词,再填入括号里。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他在敌人面前( )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的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二、灵活运用。 7、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3)父亲瞅了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 8、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声音的延长 D.声音的延长 9、下列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尾呼应,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强调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B.表现了父亲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C.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日期,突出作者对父亲遇害事情记忆深刻。 D.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和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按照第三人称的写法叙述的。 B.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依次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C.本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 D.本文是纪念逝去亲人的文章,朗读时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 11、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2)他们一拥而入,把我们包围起来。(改为比喻句) (3)我哪能离开呢 (改为陈述句) 三、碰撞书本。 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先生的女儿 在父亲被害 周年纪念日写的一篇 。文章按 、 、 、 的顺序叙述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表现了革命先烈 的崇高品质。 (2)李大钊先生在孩子面前是一位 的父亲,在敌人面前是一名 的共产主义战士。文章 、首尾连贯,突出了女儿对父亲被害之事记忆深刻,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 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 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 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 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