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导入新课 春晚中的“人文密码” 节目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春晚,你会选什么?(和谐、创新)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以非遗元素作为节目创排的主要灵感,源远流长的传统智慧与先进技术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春晚用艺术诠释了中华人文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码这份“精神密码”。 以2025年春晚节目为载体,感悟中华人文精神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一、核心素养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结合春晚节目分析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难点: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并内化为行为准则。 政治认同:通过春晚节目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 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养:理解人文精神对个人品德养成的指导作用,弘扬向上向善的思 想文化。 健全人格:我们培养包容、自省、节俭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的和谐。 责任意识:树立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使命感,主动参与文化传播。 自主预习,在课本上做好标记(3分钟) 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一个新的起点? ★1.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华人文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1.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内涵) (1) 的处世方法。 (2) 的教化思想。 (3) 的美学追求。 (4) 的生活理念。 笔 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迎福》的非遗共生 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想输入的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想输入的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想输入您想输入的内容 思考: 每个非遗都有独特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在舞台上一同展示有何用意? 《迎福》:通过融合多地民俗与非遗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节目中融入多种非遗元素,既保留了各地传统文化的特色,又通过舞台呈现将它们有机结合,体现了不同文化在同一舞台上的和谐共生。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内涵和意义(P59) 求 同 存 异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内涵 意义 ①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启示。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多次阐述“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粽子:包两种口味的粽子; 或:家庭成员进行粽子口味投票,一起参与包粽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口味。 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议学任务: 他们该怎么办 请你出出主意,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我家端午矛盾调解案》。 家庭端午 爷爷坚持包白米粽, 妈妈想创新芝士粽。 父母想回老家祭祀, 孩子希望端午旅行。 求大同,存小异 尊重对方的观点 扩大公共利益区 假期规划:试着改变行程路线, 在回乡途中途经的旅行点进行游览 ①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内涵 意义 ②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内涵和意义。(P60) “文”指的是文学创作及作品; “道”指的是作品蕴含的道理或思想。 “文”,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 “化”,则是教化、教导民众,并使之改变。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