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计划 课题 第四节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7常见物质的分类7~9年级:⑦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科学观念:通过解读图像,知道元素在人体和地壳中的分布,形成元素观;认识元素的简单分类,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初步理解物质分类的思想。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借助分子模型从微观角度建构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探究实践:通过图像分析、模型建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讨论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使学生知道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从而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念。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方法,了解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并能够制作一些简单分子模型,利用分子模型解释一些科学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物质知识与元素知识相结合,利用分子模型建立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联系,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理解。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4节《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分布。根据元素的分布,使学生知道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初步形成元素观。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索种类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引导学生依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科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学习活动 克山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硒元 教学活动 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流行一 素,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硒元素 种突发疾病,患者多出现胸闷、恶心、呼吸 会使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增加患病风险。 困难等症状,在短短两个月内死亡36人。 可见硒元素在人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 因此病在克山县流行,被命名为克山病。 体中除了硒这种元素,还有其他的元索吗 过程诊断 通过对克山病这一疾病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些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元素的探究欲。 学校任务② 认识元素的分布 学习活动 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和作用,以及 教学活动 (1)展示教材第76页图2.4-5人体 在地壳中的含量。 中所含元索的含量(质量)。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分别是氧、 (2)了解人体所含的元素以及各元素在人体 碳、氢。每一种元素在身体内都有一个适 中的占比,并通过自主阅读“人体中元素的 量范围,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作用”,关注各种元素在人体内起到的主要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分别是氧、 作用。 硅、铝、铁、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3)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图2.4-4地壳中所 铝。 含元素的含量(质量),填写任务单中的元素 的分布图。 过程诊断 结合图文资料,观察、比较并归纳出人体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同时感受到元素在人体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驱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探究物质的分类 学习活动 展示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混合后 教学活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瓶一氧 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这是单一物质还是多 化碳气体。请利用分子模型画出两瓶气体的 种物质。 微观示意图。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一物质叫作单质。 这两瓶气体都是单一物质。将两瓶气体混合,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单一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