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义务教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 七年级 第二学期 人美版 第三单元《向美而居》 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括“独特的民居”“和谐的环境”“宜人的设计”三课的学习内容。 第一课是“独特的民居”,课程设计思路是带领学生领略南、北方的特色民居--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引领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建造材料、建造工艺、人文因素等方面去感知、探究中国传统民居的特色。 第二课为“和谐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建筑的外观、色彩、材料、造景等设计的基本要素,以及建筑设计与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的融合方式,再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实地考察、调研和分析,深入探索现代民居在与自然、文化融合中的创新设计思路。 第三课是“宜人的设计”,课程通过展示经典的“海绵城市”设计案例,以及“雨水花园”的建造原理和外观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的方法,并结合第二课的实地调研报告,对所生活的社区展开优化设计,最终独立绘制设计图并制作模型。 大 观 念 本单元每节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大观念: 1.文化认同与传承: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等中国传统民居的深入研究,我们让学生理解到这些民居不只是居住的空间,它们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的意识。 2.环境和谐共生:通过对经典建筑与现代民居设计要素的研究,以及它们与自然、文化环境融合方式的探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建筑设计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以达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3.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宜人的设计”旨在激励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地考察及分析相结合,对社区环境进行改善性设计。通过此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活空间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欣赏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建造特点;了解环境设计的定义、类别、要素和方法,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的设计原则;能鉴赏与分析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 2. 艺术表现:能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能了解环境设计的要素和方法。 3. 创意实践: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创作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泥塑等)。 4. 文化理解: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美好生活的意义;理解设计能美化并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并用多种形式将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既涵盖了传统民居的精髓,也引入了现代环境设计的先进理念。通过“独特的民居”一课,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民居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和谐的环境”一课,则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深远意义。在“宜人的设计”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参与设计过程,不仅提升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深刻体会到设计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教材中的案例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传统民居,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维度。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美术创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创造美好居所的意愿和热情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