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2646

NT20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7983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NT20,考试,PDF,试题,语文,第二次
    NT20名校联合体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孙宁卿: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传承,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 络,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王其亨:不是中国建筑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络,而是中国哲学长期蕴含着 中国人的建筑观念。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注意到中国传承下来的伟大经典一《十三 经》《老子》《庄子》等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建筑观、人居观。我们今天很多常见的哲 学术语或文化术语都从建筑中来,例如“陶冶心性”中“陶治”指制作陶器和治金, 源于建筑技术;再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类,将“建筑”“基础”等名词融 入哲学之中。哲学中的建筑观念往往被当代建筑教育和当代建筑师忽略。 孙宁卿:中国传统建筑是如何构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王其亨:我举几例而谈。《庄子》描述孔子的教育环境为“杏坛”,是富有诗意 的。这种传统延续到唐代出现的地方书院,例如岳麓书院,最能体现将教育环境融 进自然山水的理念。欧洲的大学也是如此,大多起源于修道院,远离城嚣才能阅读 典籍,专心面对心中更高的存在。 早在孔子之前,晏婴、伍举等对人类的居住环境提出了一系列审美观念,认为 每个人使用的空间有限,空间的体量尺度不能与人的心理感受相冲突,遵循自然规 律和自然对话,这是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建筑设计理念,也是扎根于中国传统审美观 念的居住环境境界。 孟子曰:“充实之为美。”居住环境是会对人的情感产生直接影响的。随着城市 化进程快速推进,原本宜人的居住环境、城市环境,逐渐异化、被破坏。以成都为 例,从前是宜人尺度的街区和城市环境,现在演变成在八十公里长的人民南路两侧 均是“玻璃盒子”的摩天大楼,缺乏人性。当然,成都仍存在文化传统,最近大力 支持园林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每个小区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就有园林,成都 园林化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值得称赞。 孙宁卿:那您认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构建模式有什么值得当代中国建筑师借 鉴的? 王其亨:建构,是中国古代工程师(儒生、工匠)的强项。在李约瑟的研究中, 西方很早就注意到中国已经走向了机械化、模块化、模数化。中国的木结构也是这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NT20名校联合体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C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引用孟子名言是为引出居住环境对人的情感有 直接影响这一观点,与选项中所说的建筑内部空间充实没有关联,不正确。 2.A【解析】A选项中,“王其亨提出…”有误,根据原文内容,可见这一系列 的审美理念是晏婴、伍举等人的观点,而不是受访者提出的,表述错误。 3.B【解析】B选项中,“结合反向提问”表述不正确,本次访谈没有使用。反向提 问是一种提问方式,不直接从正面询问事物的常规表现、原因或做法,而是从相 反方向切入,通过迂回、间接的方式引导思考,促使被提问者从不同角度审视 问题。 4.①明确访谈目标,有针对性。了解王其亨及其研究领域,围绕建筑核心内容设计 问题。②注重专题性与现实意义。让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紧密相连,凸显专题性 与现实意义。③兼顾专业性与受众兴趣,平衡建筑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城市发 展等大众关注焦点。④营造良好氛围,使用平实尊重的语言,为受访者创造和谐 氛围,保证访谈顺利进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3点即可给满分) 5.①重视传统建筑观念中的哲学内涵,为现代建筑理念注入中国文化底蕴。②借鉴 传统建筑与环境融合的理念,减少城市化建设中的环境异化问题。③传承并创新 传统建筑的构建模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