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4061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7626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世界,下册,八年级,人教,地理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1~4题。 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 2.图中①山脉是 ( ) A.昆仑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天山山脉 D.阿尔金山脉 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 ) A.纬度较低,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 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4.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 ( )   川藏铁路为第二条进藏铁路,目前拉萨至林芝段(拉林铁路)全线47座216.5千米隧道已全部贯通,林芝至康定段计划于2026年完成。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被誉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读图完成5~7题。 5.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其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地势起伏大,高差大 B.跨越众多大河和山脉,需要修建桥梁和隧道 C.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 D.沿线人口密集,需要拆迁大量民居 6.拉林铁路沿线会看到上图中的当地民居碉房。关于该民居特点简介正确的是 ( ) A.高原上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往往就地取材,以石块为原料 B.因牧场广布,用牧草苫盖屋顶,防风固沙 C.青砖黛瓦,屋顶的坡度较大,便于排雪 D.以土墙为主,墙厚窗小,便于防风保温 7.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 ) ①加强青藏地区的对外联系 ②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汕头质检)7世纪上半叶,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打通了“食盐之路”。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读图,完成8~10题。 8.当地牧民去盐湖取盐的最佳时间是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9.当时运盐时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的原因可能是 ( ) ①地形崎岖,行车不便 ②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 ③高寒气候,林木缺乏,缺少造车材料 ④牛羊运输速度更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牧民在图中的“食盐之路”上不可能 ( ) A.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 B.看到黄土广布,“千沟万壑”的奇妙景观 C.路过河谷地带,看到村镇零星分布 D.翻过高山,跨过河流,领略大好河山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2024年4月1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任务三江源野外观测科学考察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11~14题。 11.“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 1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C.季风影响,降水集中 D.深居内陆,沙漠广布 14.如果三江源生态遭到破坏,给长江下游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 A.洪灾频率降低 B.河流流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增加 D.农作物品种增加   (2024·宝鸡模拟)西藏天然饮用水多呈天然弱碱性,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天然饮用水产业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产品绝大多数都销往区外。读图,完成15、16题。 15.西藏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优势有 ( ) ①亚洲水塔,水资源丰富 ②含多种微量元素,水质优 ③人类活动少,污染小 ④当地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关于西藏天然饮用水销往区外的主要运输方式和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 A.航空运输,速度快 B.水路运输,成本低 C.公路运输,最灵活 D.铁路运输,运量大   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先行先试推动国家清洁能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