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4480

甘肃省白银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553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甘肃省,语文,图片,试题,三模,考试
    高三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齦 材料一: 中华美学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本质进行提炼,在审美层面上展现中国精神、中 如 国价值、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对于美的一种理性的抽象概括,其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 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审 部 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而中华美育精神,则是中华美学精神在民族实践活动当中的现实呈现: 1928年6月,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组织大纲》中强调:“这个学校有三个任务:…三 长 是促进社会美育。”在民族危难之际,他将目光聚焦到新人的养成,聚焦到人之生活的建设,希望 以美育代宗教,要以纯粹的美唤醒人心。 近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美育无论是知识上的扫盲,还是美学上的提升,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尽 社会美育的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928年的美育对中国社会的意义更多是启迪人心的修养 之学,而当下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发展 都 和社会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也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人文艺术工作者赋予了沉旬旬的历史 任务。美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修养之学,更是创新力量,需要以艺术创造、文化创新、社会美育 来塑造民众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能量。 美育是人文教育,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世界。当前,美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相 对薄弱的环节。总体上,我们还应围绕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对其历史生成、独特 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用中华美学和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同 时充分发挥美育的主导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领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他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之美。 美育课程通过审美和艺术的方式,实现心灵教育、人生教育、人格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 问。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就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注重各艺术门类的渗 透融合,增设艺术修养、艺术史论、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课程。 当今,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催生了各类新文化空间,文化艺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日 渐丰富多元,人们对文化生活业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所有这些新空间、新形式、新业态又通 过互联网而交叉融合,这对美育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可以发展线上传播手段,建立美育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打造融合线上线下、渗透社会基底的社会 美育大平台。 (摘编自金一斌《以美育人以美成人》)》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转变为创新力量”错,原文说“是修养之学,更是创新力量”,意思是如今美育的社会意义 包含了修养之学,只是侧重发生了变化;再有这是以1928年的美育和当今的美育做的比较, 并非新中国成立前后) 2.B(A项,根据原文,原因应是“当前,美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C项, “成为红色历史类博物馆美育的模板”错误,原文只是举例认证,并非要求其他博物馆都像它 这样做。D项,“只要…就…”混淆关系,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根据原文“要充分挖 掘博物馆潜在的美育元素和价值…将博物馆打造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文化场所”可 看出) 3.D(D项谈的是教师素养提升的内容,材料一中并未提及,和“材料一中对当前我国美育情况 的论述”最不相关,其他选项都涉及了美育的内容,故选D项) 4.①材料一引用蔡元培的话论证中华美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