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4548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2469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联考,答案,PDF,试题,语文
  • cover
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语文 2025.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 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 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 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 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 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 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蛾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 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 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 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菜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 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 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刷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刷主人 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士比亚笔下的悲刷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刷和喜刷 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 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 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 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 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 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 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菜特的悲剧 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 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 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 刷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 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 解决,人的所有悲刷都是由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